王哲林近日发布的“CBA球员恢复训练的日常”,直接导致他遭到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。
在这一恢复训练的日常视频中,王哲林的训练内容是跑步热身、15公斤杠铃片训练核心力量(3组)和投篮300次。
其中,他的跑步热身速度比较慢,而且投篮是投300次、而不是投中300次。这300次分为100次两分球、100次三分球和100次罚球。
这样的训练量,导致王哲林被各种吐槽。虽然他表示这是恢复阶段,但这依然没有平息外界的质疑。
不清楚这是王哲林何时拍摄的视频,但上海男篮5月中旬就正式集结开始夏训,王哲林作为球队老将归队时间比较晚,但在6月中旬也已经归队,那个时候,上海男篮已经进入到了对抗和战术演练环节,度过了前期的力量和个人技术训练环节。
王哲林现在发布自己的恢复训练视频,要么这个视频是一个月前左右的时间拍摄,现在才剪辑发布。要么只能说他的训练量还没有提升,依然在进行自己所谓的恢复阶段。
但即便是恢复阶段,一天投篮300次,而且其他训练也不见什么训练量,依然让人很难相信。毕竟这是一支CBA球队的核心球员,是CBA的头部球员,是为国家队效力十年左右的昔日常客。而这样的投篮,甚至比不上一些篮球爱好者,也根本不可能让投篮能力本来就差的王哲林有任何提升。
9年前,宫鲁鸣带领新一届中国男篮早早开始备战亚锦赛,彼时,球员们刚刚经历完联赛,普遍觉得疲劳,但宫鲁鸣依然选择早早集训。他这么做的原因是:“集训早也是为了让球员们及早收心,如果不早些集训,这些球员会干什么。”
9年过去,CBA很多球员看起来依然没有建立起早收心和自我约束的习惯,更没有要在休赛期大幅提升自己的习惯,想在休赛期苦练的依然是极少数。
然而,这却似乎是CBA的常态,也正是因为训练量太低,王哲林训练一天投篮次给自己招黑还是常态?才导致球员的能力普遍较低,联赛的竞争力更是大不如前。在这方面,崔永熙今年夏天对NBA和美国球员训练量的体会就能说明很多问题。
前中国男篮体能教练王卫星曾表示:“运动员必须要忍受住3种疼痛,忍受不了这3种疼痛,你就别来当运动员。”这三种痛是生理极限疼痛、疼痛肌肉的酸胀痛和伤病的疼痛。
很显然,CBA忍受不了这三种疼痛的大有人在。王哲林当然可以继续选择这样的训练量,但他完全没必要把视频发出来。既然选择了发布,王哲林就得承受带来的非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