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刘焕华两年跨五级,拿下中国大级别举重奥运首金

2024-08-15 1:59:37 体育 facai888

2024年4月8日,在泰国普吉岛进行的2024年举重世界杯男子102公斤级比赛中,中国选手刘焕华以挺举232公斤、总成绩413公斤打破该项目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(新华社)

这是一场备受关注的比赛。

赛前的直播镜头下,“00后”奥运新秀刘焕华坐在热身区,调整呼吸,眼前人来人往,暗流涌动。稍后与他同台竞技的选手中,既有许久未曾在国际赛场露面的劲敌,也有首次现身这一重量级的上届奥运冠军。

刘焕华看起来极为专注,仿佛对手只有自己。他在抓举前两轮的试举重量分别为178公斤和183公斤,动作完成极为流畅。第三把试举,他稍作停顿,随后在起身前迅速完成调整,再度稳稳抓起,创造了186公斤的抓举个人最好成绩,位列第一。

相比抓举,刘焕华在挺举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统治力。第一把直接要了225公斤,远超其他选手,随后考虑前序选手表现,教练组将第一次试举重量下调到相对保守的220公斤。刘焕华成功完成。第二次尝试228公斤,虽顺利举起,但或因技术细节原因,被裁判判罚失败。比赛紧张氛围骤增。教练组及时将其第三把试举重量上调为233公斤,以为刘焕华留出更多调整时间。

此时,压力全部给到了需要率先登场的乌兹别克斯坦选手身上,金牌悬而未决。对手没能把握住机会,随着乌兹别克斯坦选手在228公斤和232公斤连续两次挑战失败,刘焕华提前锁定冠军。第三把试举,刘焕华挑战233公斤未能完成。最终,他以406公斤的总成绩为中国举重队拿下第四金。

2024年8月10日,巴黎奥运会举重项目男子102公斤级比赛,中国选手刘焕华在比赛中(新华社)

刚从举重台下来,刘焕华就把国家男子举重队主教练于杰高高抱起,并放声呐喊。比赛持续了超过两个小时,无论在试举成功率还是重量上,刘焕华都贡献了一场精彩的奥运首秀。

在举重项目的前几个比赛日,中国举重队发挥出色。李发彬、侯志慧和罗诗芳已先后夺得男子61公斤级、女子49公斤级和女子59公斤级的金牌。

9日凌晨,两届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出战。因在备战周期长期受严重腰伤困扰,系统训练不足,他在挺举环节再度受伤,三次试举191公斤均告失败,无缘奖牌。这位在病痛的折磨中以奥运为精神支柱的举重名将泪洒赛场。

刘焕华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登场,带着前辈的遗憾,和将其“不断战胜自己”的拼搏精神延续下去的信念。这个月底,刘焕华即将迈入23岁。2016年里约奥运会,同样在这个年龄,石智勇拿下了自己的首枚奥运金牌,开启了在69公斤级长达多年的王者之路。

刘焕华的这枚金牌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金,也在巴黎改写了中国举重队从未在男子100公斤以上的大级别奥运会项目中夺冠的历史。8月11日17:30,中国举重队将迎来巴黎收官战,东京奥运会冠军李雯雯将出场,力争女子81公斤以上级金牌。

举重表面上是一场人与物的较量,实则是将力量与技巧融合,不断挑战人体极限。以抓举为例,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的《举重》将抓举的过程拆解为12个动作。这一系列动作环环紧扣,后刘焕华两年跨五级,拿下中国大级别举重奥运首金往往在数秒间一气呵成。运动员必须对不同部分的肌肉群做出极为精确的调配,方能在不同阶段安全地完成发力要求。

“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极为严格的标准。在这个标准下,运动员才是安全且发出最大力量的状态。一旦偏离动作标准,不仅难以冲击奖牌,还可能产生运动损伤。”《量化健身》作者陈柏龄曾在《举重是一项反人类的运动吗?》中介绍。

专业的举重竞技并非一群壮汉互拼蛮力,而是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砺,于强压环境下,通过对身心的完美驾驭,流畅地抓起或挺起远高于自重的杠铃。然而,其不确定性和残酷性也体现在一旦细节出现问题,则不仅会导致试举失利,还可能造成身体伤害。

这也是一场综合的博弈。无论是赛前的运筹帷幄,处理好抓举和挺举、开把和加重的关系,根据对劲敌试举重量的预测,制定好战术策略;还是赛中通过重量安排或改变试举重量,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,扰乱其调整节奏;抑或是在狭小的通道,成功者和挑战者擦身而过时的气场交锋……一举逆转或者错失金牌,比赛的局面瞬息万变,直到尘埃落定,王者登顶。

跟跳水队、乒乓球队一样,举重队一直是中国队的奥运“夺金大户”。然而,最近几个奥运周期,举重项目的频繁变动给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和备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举重的奥运级别并不固定。国际举联设置有20个级别,均是奥运备选级别。巴黎奥运会就调整了项目级别设置。其中,男子项目仅保留了上届东京奥运会时的61、73公斤级和102公斤以上级,并新增了89公斤级、102公斤级两项。按照新规定,本届奥运会总金牌数从14枚减至10枚,且每个国家或地区最多只能派出男女运动员各三名,同一级别最多只能一人参赛。

级别设置的变化和名额的缩减意味着,中国举重队不得不调整应战策略。比如由于男子67公斤级并未入选本次奥运,曾在东京上演逆转夺金的谌利军就不得不在新的奥运周期中降重至61公斤级,最终不敌在东京上演“金鸡独立”而一战成名的队友李发彬,错失了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。

本次代表国家队出战的三名男子举重运动员中,李发彬和石智勇此前都已是该级别的奥运金牌得主。唯一的例外是23岁的小将刘焕华。

与谌利军一样,为了获得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,刘焕华不得不跨级参赛。但令人惊叹的是,年轻的他不仅在两年内横跨五个级别——从81公斤级、89公斤级、96公斤级、102公斤级直至109公斤级,还以屡破纪录的优异表现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奥运门票。
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中国男子举重队的优势都集中在中小级别。考虑到最近几个奥运周期国际举联频繁更改奥运级别,大级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凸显。刘焕华成了那个不可多得的苗子。

刘焕华于2001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星罗村。郴州是全国闻名的“举重之乡”。他的父母在广西务工。小学时,他每天需要走三四公里山路去上学,可一有闲暇,他就会主动帮着奶奶分担各种农活。12岁时,体壮力大的他被县中举重队主教练看中,开启了自己的举重生涯。他为人勤恳,教练安排10组30米折返跑,他总会主动加练,常常练习到训练室关门才罢休。

2022年3月,21岁的刘焕华被选入国家队,开始了他的漫漫“升级”路。刚进国家队时,他还是一名81公斤级的选手,但考虑到巴黎奥运会并未设置该级别的赛事,他于次年升级到89公斤级。可彼时国家队该级别已有李大银、田涛等名将在前,资历较浅的刘焕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,很难脱颖而出。为避免同队内耗,也希望储备更多夺金点,年轻且身体可塑性更强的刘焕华在教练的建议下瞄准了102公斤级。此前,中国队内已有跨级别挑战的成功案例,但横跨五个级别仍是个无人能及的目标。

虽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支持,如此大幅的增重仍是一场孤独而艰难的跋涉。

为了达到增重目标,他每天需要吃五顿饭,可长肉却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。进入瓶颈期,不仅怎么吃体重也不再上升,还要解决“肥肉长得比肌肉快”的难题。后果是,以前很容易完成的基本动作,如今即便精疲力竭也无法达成,可谓“撑得最惨,累得也最惨”。

2024年5月10日,北京,国家举重队选手刘焕华在训练中(新华社)

在身体变化的心理同样需要适应漫长的混沌期。要让长体重和长成绩划等号,运动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学会适应和驾驭新的躯体,也要承受过程中的各种起伏和突破无门的苦涩。

经过超乎常人的付出后,在国家队内素有“拼命三郎”之称的刘焕华成了那个创造历史的人。他不仅达成了升级目标,还在202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以抓举180公斤、挺举224公斤、总成绩404公斤获得挺举和总成绩金牌。这是自1997年以来,中国举重队时隔26年再次获得男子100公斤以上级别的世锦赛总成绩冠军。锋芒毕露的刘焕华也在海外举重圈获得了“GigaChad”的称号,这个词被用于形容“人类的究极形态”。

在巴黎,刘焕华迎来了堪称完美的奥运首秀。下届洛杉矶奥运会,和他在巴黎并肩作战的李发彬和石智勇将分别迈进35岁和34岁。“00后”的刘焕华将扛起大旗,在全新的奥运周期里,继续书写中国举重“梦之队”的传说。

(参考资料:《中国体育报》、新华社、嘉禾新闻、光明网等。)

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洋

责编陈雅峰

搜索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